.

面肌痉挛保守治疗药物针灸肉毒素减压

  面肌痉挛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一侧眼睑跳动(少见双侧),需要与疲劳、过度紧张导致的眼睑跳动相鉴别,后者经休息可缓解。但面肌痉挛表现为逐渐加重的眼睑跳动,甚至持续几个月后逐渐出现口角肌肉抽动。因此,出现间断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时,应警惕面肌痉挛的发生。

  传统治疗方法药物、针灸、肉毒素

  面肌痉挛保守治疗是患者发病后首选的治疗方法,常见的药物有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对于部分初发患者可缓解症状,但后期依旧会复发。肉毒素治疗的机制是运用肉毒素阻断神经肌肉的传递,降低面肌痉挛的程度,一般对初次注射肉毒素患者有效,注射时间越长,疗效会越来越差。针灸也一样,在面肌痉挛治疗方面效果欠佳。所以众多患者在多次尝试这些方法治疗后,因效果不理想,对治疗失去信心,心灰意冷。

  面肌痉挛要解除病根,还需减压

  面肌痉挛的发生与面神经出脑干处受到周围异常行走的血管机械性刺激、压迫有关,长期血管搏动使面神经因反复受刺激,导致受压部位的神经髓鞘发生萎缩变性,传出、传入神经纤维的动作电流发生短路现象。跨神经元退变,中枢失去对兴奋的整合功能,当电兴奋叠加到一定程度便形成一种爆发式下传,引起面肌痉挛。“责任血管”一般主要是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小脑上动脉以及静脉血管。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

  通过在显微镜下找到“责任血管”并分离。手术具体操作过程为在全麻下,于患侧耳后、发际内纵行约4cm的直切口,颅骨上开一个直径约一硬币大小的骨窗,显微镜下进入桥小脑区后,对面神经走行区进行仔细探查,发现压迫神经的血管,把所有压迫面神经的血管推开,并用teflon垫片将神经与血管隔离开。

  手术过程风险小,出血量很少(50-ml),在解除局部血管压迫的同时,能保留神经感觉传导完好,治愈率98%,多数患者术后症状立即消失,少数患者会延迟治愈。

  病例展示

  杨女士,42岁,面肌痉挛6年。

  曾做过针灸、贴膏药等治疗后无效,医院进行“微创治疗”,最终损失几万元之后,病情没有任何改善,从此对治病非常谨慎和警惕。

  年7月两次她参加西安交大一附院颅底颅神经疾病诊疗专家组姜海涛教授的义诊,才放下心中的芥蒂,进行了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

  术后面部抽搐消失,面部表情恢复正常。

杨女士减压手术前、后

  姜海涛教授门诊

  时间:姜海涛教授门诊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zwc.com/xjby/853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