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长笔记生理学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自

自身调节

1代谢性自身调节

1.当组织活动增强时,局部组织的代谢产生如CO2、腺苷、乳酸、H离子、K离子等增多而导致O2分压降低;

2.局部增多的代谢产物和降低的O2分压使局部组织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

3.结果是局部组织血流量增多而有利于移去代谢产物和改善缺氧;

4.以上过程称为代谢性自身调节;

5.微循环中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交替开放就是一种典型的代谢性自身调节;

6.代谢性自身调节往往发生于一些功能活动变化较大的器官,如骨骼肌、胃肠、肝和皮肤等,在这些部位,即使同时发生交感缩血管神经活动增强的情况,这种代谢性自身调节所致的局部血管仍会舒张;

7.此类代谢性自身调节可归入体液调节。

2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

1.肌源性活动:血管平滑肌本身保持一定的紧张性收缩;

2.血管平滑肌在受到牵张刺激时,紧张性活动加强;

3.由上两点可知,当某一血管的灌注压突然升高,血管平滑肌受到的牵张刺激突然增大,尤其是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的肌源性活动增强,使得血管的血流的阻力增大,避免了器官的血液量因灌注压升高而增多;

4.肌源性自身调节的意义是在血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时使某些器官的血液量能保持相对稳定;

5.肌源性自身调节主要表现在肾血管,在脑、心、肝、肠系膜和骨骼肌的血管也能看到,但在皮肤血管一般没有表现;

6.肌源性自身调节可被罂粟碱、水合氯醛或氰化钠等抑制平滑肌活动的药物抑制。

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1肾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1.动脉血压调节分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

2.短期调节是对短时间内发生的血压变化进行调节,主要通过神经调节方式;

3.长期调节是主要是通过肾调节细胞外液量来实现的,因而构成肾-体液控制系统;

4.肾-体液控制系统:体内细胞外液增多时→循环血量增多→动脉压增高→肾排钠和排水增加→将过多的体液排出体外→使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体内细胞外液减少时相反;

冠脉循环的的特点和调节

冠脉循环的特点

1解剖特点

1.是心脏血液供应的主要途径(仅心内膜最内侧厚约0.1mm的心肌才直接利用心腔内的血液供应);

2.自主动脉根部发出,其主干和大分支行走于心脏表面,小分支常垂直于心脏表面的方向穿入心肌,冠脉小分支的分部特点使之容易在心肌收缩时受到压迫;

3.心肌内毛细血管的密度很高,因此心肌和冠脉之间的物质交换可以迅速进行,所以在心肌因负荷过重而发生代偿性肥厚时,肌纤维直径增大,但毛细血管数量并不增加,导致心肌发生血供不足;

2生理特点

1灌注压高,血流量大:

(1)其开口处血压等于主动脉血压,

(2)又因为冠脉血流途径短,因此血液阻力小,压降小,冠脉小血管的血压和血液灌注压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2摄氧率高,耗氧量大:

(1)心肌富含肌红蛋白,其摄氧能力很强,可达70%左右(其他器官组织为25%~30%),

(2)所以在安静状态下,经冠脉循环后的血液中所剩的氧含量就较低;

(3)所以在剧烈运动下,心肌主要是依靠扩张冠脉血管来增加CBF,以满足心肌当时对氧的需求,该特点决定了心肌对缺血与低氧非常敏感;

3血流量受心肌收缩的影响

1.由于其解剖结构的特点,心肌收缩对CBF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左心室),其血流量取决于舒张压的高低和舒张期的长短;

2.过程:

左心室开始收缩→心室壁张力急剧升高→压迫冠脉毛细血管→使左室CBF减小→进入快速射血期,主动脉压增高→冠脉压增高,CBF增高→进入减慢射血期由于主动脉压和心室壁挤压力之差减小→CBF减小→进入舒张期→心肌对冠脉毛细血管的压迫减弱或解除→冠脉血流阻力减小→CBF迅速增加→在舒张早期达高峰。

3.冠脉血流量取决于舒张压的高低和舒张期的长短;

4.舒张期的压力是冠脉的动力;

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1心肌代谢水平的影响

1.心肌收缩的能源仅依靠有氧代谢;

2.心肌细胞缺氧产生的腺苷具有强烈的舒张小动脉作用,但产生的腺苷在几秒内即被破坏,因此不会引起其他器官血管的舒张;

3.心肌的其他代谢产物,如H离子、CO2、乳酸、缓激肽、PGE等也有舒张冠脉血管的作用。

2神经调节

2.神经调节

(1)交感神经:

直接作用→冠脉收缩;

间接作用→冠脉舒张;

(2)迷走神经:

直接作用→冠脉舒张;

间接作用→冠脉收缩。

(3)交感神经的直接收缩作用被继发性舒张作用所掩盖。

3.心肌代谢水平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作用大于神经调节

(血液循环完)

附血液循环大纲:

1血液循环大纲

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心泵功能储备,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功能的评价。

2.各类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3.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4.动脉血压:形成、测量、正常值和影响因素。

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6.微循环:组成、血流通路、血流阻力和血流量的调节。

7.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8.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血压的长期调节。

9.冠状动脉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下期预告:生理学——肺通气原理







































白癜风症状有那些
白癜风吃什么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zwc.com/xjby/843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