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一儿童节,请关注小儿脑瘫

一、什么是小儿脑瘫?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简称脑瘫,是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及反射异常。并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视觉及听觉障碍等。

二、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

婴幼儿期脑的可塑性强,代偿能力强,接受治疗后效果好,因此提倡早期发现异常、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做出确定诊断要慎重,一般认为出生后6到9个月做出诊断为早期诊断,最迟应在1岁左右做出诊断。

诊断的主要依据是:①有引起脑瘫的原因;②有脑损伤的发育神经学异常;③有不同类型脑瘫的临床表现。

诊断脑瘫包括6个要素:运动发育落后或异常,肌张力异常,肌力异常,姿势异常,反射异常以及辅助检查的异常。其中前5项是脑瘫诊断的必备要素。

三、小儿脑瘫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型多以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及运动模式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立直反射(矫正反射)及平衡反射延迟出现、肌张力异常为主。

1、痉挛型:

痉挛型脑瘫主要损伤部位是锥体系,但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相同,主要表现如下:

(1)肌张力增高,被动屈伸肢体时有“折刀”样肌张力增高的表现。关节活动范围变小,运动障碍,姿势异常。

(2)由于屈肌张力增高,多表现为各大关节的屈曲、内旋内收模式。

(3)上肢表现为手指关节屈曲,手握拳,拇指内收,腕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内收。过多使用上肢,易出现联合反应,使上肢发育受到影响。

(4)下肢表现为尖足,足内、外翻,膝关节屈曲或过伸展,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大腿内收,行走时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态。下肢分离运动受限,足底接触地面时下肢支持体重困难。

(5)多见躯干及上肢伸肌、下肢部分屈肌以及部分伸肌肌力降低。

(6)动作幅度小、方向固定、运动速率慢。

(7)痉挛型双瘫在脑瘫患儿中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全身受累,下肢重于上肢,多表现为上肢屈曲模式和下肢伸展模式。

(8)痉挛型四肢瘫一般临床表现重于痉挛型双瘫,可表现为全身肌张力过高,上下肢损害程度相似,或上肢重于下肢。由于大多一侧重于另一侧,因此具有明显的姿势运动不对称。

(9)痉挛型偏瘫患儿临床症状较轻,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姿势运动,一般6个月后显现症状,1岁左右差别明显。正常小儿很少在12个月前出现利手,痉挛型偏瘫的患儿却可在12个月前出现利手。此型可见明确的影像学改变。

(10)视觉发育速度缓慢、视觉体验效应不足、视觉功能发育不足,影响粗大和精细运动发育速度和质量。

(11)可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落后、胆小、畏缩、内向性格等。

(12)临床检查可见锥体束征,腱反射亢进,骨膜反射增强,踝阵挛阳性,2岁以后病理反射仍呈阳性。

(13)低出生体重儿和窒息儿易患本病,本型约占脑瘫患儿的60%-70%。

2、不随意运动型损伤部位以锥体外系为主,主要表现如下:

(1)难以用意志控制的全身不自主运动,颜面肌肉、发音和构音器官受累,常伴有流涎、咀嚼吞咽困难,语言障碍。

(2)当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运动时,表现为不自主、不协调和无效的运动增多,与意图相反的不随意运动扩延至全身,安静时不随意运动消失。头部控制差、与躯干分离动作困难,难以实现以体轴为中心的正中位姿势运动模式。

(3)肌张力变化,主动肌、拮抗肌、固定肌、协同肌收缩顺序、方向、力的大小不能协调,肌张力强度和性质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主动运动或姿势变化时肌张力突然增高,安静时变化不明显。婴儿期多见肌张力低下,年长儿多见肌阵挛、肌强直等。由于多关节出现过度活动,使姿势难以保持,因而平衡能力差。

(4)原始反射持续存在并通常反应强烈,尤以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姿势为显著特征,呈现非对称性、头及躯干背屈姿势。

(5)由于上肢的动摇不定,可使躯干和下肢失去平衡,容易摔倒。

(6)亦可见皱眉、眨眼、张口、颈部肌肉收缩,脸歪向一侧,独特的面部表情等。

(7)由于病变早期部分婴儿表现为松软,多数患儿症状不明显,因此早期确定病型较难。

(8)此型患儿一般智商较痉挛型患儿高,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多开朗、热情,但高度紧张、怕刺激。

(9)此型又可根据肌张力的变化程度,分为紧张性和非紧张性两种。

(10)本型可表现为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扭转痉挛等,也可同时具有上述几种表现,约占脑瘫的20%。

3、强直型较为少见,由锥体外系损伤所致,主要表现如下。

(1)肢体僵硬,活动减少。

(2)被动运动时,伸肌和屈肌都有持续抵抗,因此肌张力呈现铅管状或齿轮状增高。

(3)无腱反射亢进,常伴有智力落后、情绪异常、语言障碍、癫痫、斜视、流涎等。

(4)此型一般临床症状较重,护理较难。

4、共济失调型主要损伤部位为小脑,表现为平衡障碍,肌张力低下,无不自主运动。本体感觉及平衡感觉丧失,不能保持稳定姿势。主要表现如下。

(1)步态不稳、不能调节步伐,醉酒步态,容易跌倒,步幅小,中心在足跟部,基底宽,身体僵硬,方向不准确,过度动作或多余动作较多,动作呆板而机械。

(2)手和头部可看到轻度震颤,眼球震颤极为常见。

(3)指鼻试验、对指试验、跟膝胫试验都难以完成。

(4)语言缺少抑扬声调,而且徐缓。

(5)本型不多见,多与其他型混合,约占脑瘫的5%左右。

5、肌张力低下型主要表现为肌张力低下,肌力降低。

(1)肌张力低下,四肢呈软瘫状,自主运动少,仰卧位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状似仰翻的青蛙,俯卧位时头不能抬起。

(2)本型易与肌病所致的肌迟缓相混,但可引出腱反射。

(3)本型常为脑瘫婴儿的早期症状,幼儿期以后可能转为其他型,多为不随意运动型。

(4)本型还可能伴有智力落后、癫痫等合并症的重症脑瘫早期临床表现。

6、混合型脑瘫某两种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的症状同时存在于一个患儿的身上时称为混合型,以痉挛型和不随意运动型症状同时存在为多见。两种或两种以上症状同时存在时,可能以一种类型的表现为主,也可以大致相同。

湖北医院针刀科,专治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各类骨关节疾病。

张天民教授健康-

回复“地址”医院详细地址回复“张天民”、“教授”获取张天民教授简介。回复“进修”获取进修内容。回复“疾病”或“适应症”获取主治疾病谱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







































北京哪里白癜风医院好
北京哪里的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zwc.com/xjby/841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