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用药依从性
“帕金森病的治疗目标以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因此其治疗也是针对运动症状、运动并发症和非运动症状这三个表现来进行的”王振福和陈海波介绍,首先,要缓解运动症状,如改善震颤和运动迟缓第二,要预防和治疗运动并发症运动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异动症患者,其生活质量和功能残疾显著恶化,医疗支出明显增加香港一项横断面研究纳入了98例使用左旋多巴的帕金森病患者,平均左旋多巴治疗时间为6.08年结果显示,运动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7%~90%其中,病程小于5年的,57%有运动并发症;病程6~9年的,80%会有运动并发症;病程肌强直症超过10年的,90%会出现运动并发症第三则是改善非运动症状,其中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症状不可忽视,抑郁可先于运动症状出现,且贯穿帕金森病整个病程,抑郁症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新华网 ( 2015-08-11)
稿件来源: 中国医药报责任编辑: 刘昌馀
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药物包括6类:抗胆碱能药、金刚烷胺、复方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dr)激动剂、单胺氧化酶(mao)-b抑制剂、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王振福谈道,如果一种药物能够针对帕金森病的上述3种表现来进行治疗,既改善运动症状,同时又改善抑郁和运动并发症,这种药物肯定是占优势的2014年发表在《中华神经科杂志》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显示,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能够改善齿轮样强直运动症状,还可以推迟和预防运动并发症,改善非运动症状,特别是抑郁
近日,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陈海波教授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副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神经内科主任王振福教授强调,帕金森病患者坚持用药至关重要,其治疗应全面科学,在缓解运动症状的同时改善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并兼顾延缓运动并发症
“帕金森病患者不按时用药的原因很多服药次数多:一般抗帕金森病药物通常每日服用3~4次,晚期患者甚至每天服药多达6~10次担心药抑制心肌收缩力物的副作用:有的患者自行减少每日服药次数自理能力下降:出现误服、多服、漏服经济负担重:多种类、多剂量药物增加经济负担,造成拒服“帕金森病治疗不按时服药的潜在危害很大,错过一次服药就可能导致运动症状控制欠佳,非运动症状也会随着运动症状的加重而恶化”王振福提醒说
目前,临床上通过优选药物可以满足帕金森病患者的上述治疗要求“但是,患者是否按照医嘱严格按时用药,仍是目前帕金森病治疗面临的挑战”王振福提醒,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是影响疗效最重要的独立的可控因素帕金森病治疗对每日服药次数和时间要求较高,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差严重影响治疗的有效性一项欧洲的大型多中心研究纳入5个国家8个中心共112例帕金森病患者,监测4周,评估患者颈强直检查视频服药依从性结果显示,75.6%的患者不按医嘱(最佳给药间隔)服药
“每日1次用药会增加患者的依从性”王振福和陈海波介绍,如普拉克索缓释片每日1次,更受患者欢迎一项评估帕金森病的早期患者和晚期患者对每日服药1次和服药3次的偏好程度研究结果表明,94.5%的早期患者和88.9%的晚期患者偏好每日服药1次而且每日1次的用药方案,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做到一项欧洲大型多中心研究纳入了5个国家8中心共112例帕金森病患者,监测4周,评估患者服药依从性结果表明,每日1次用药方案,患者依从性显著提高另有研究显示,超过80%的患者可隔夜成功转换为缓释片,在成功转换的85%患者中,大部分患者维持原剂量由普通片成功转换为缓释片,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评分显著改善,疗效更优这表明,从每日3次心肌兴奋收缩偶联服药转换成每日1次服药,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得到改善,从而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
陈海波表示,由于帕金森病的病因未明,对于疾病的进展我们目前还不能控制,但是通过改善药物制剂,延长药物的半衰期,使其作用时间更长,达到长效的目的,来减少运动并发症还是能够做到的在目前疾病治疗还没有根本突破的情况下,国际上做的最多的就是如此
王振福表示,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帕金森病在整个病程中有三个方面的表现,也是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三大原因一是运动症状,如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二是运动并发症,随着疾病和治疗的进展,帕金森病患者到了中晚期会逐渐出现运动并发症,包括症状波动和异动,其中异动症对心肌强直收缩患者的影响比较严重三是非运动症状,如精神症状,包括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焦虑等
帕金森病患者坚持用药至关重要
改善生活质量
陈海波强调,帕金森病是终身疾病,不可能一个月、两个月就能治好,需要患者终身服药,坚持治疗而一旦停止用药,疾病本身的症状就会加重,也可能会带来一些严重的并发症(白毅)
白癜风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