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约是1.7%。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
一、临床表现
帕金森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首发症状通常是一侧肢体的震颤或活动笨拙,进而累及对侧肢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
1、静止性震颤
震颤为患者的首发症状,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静止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精神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手部静止性震颤在行走时加重。典型的表现是频率为4~6Hz的“搓丸样”震颤。部分患者可合并姿势性震颤。
2、肌强直
检查者活动患者的肢体、颈部或躯干时可觉察到有明显的阻力,这种阻力的增加呈现各方向均匀一致的特点,类似弯曲软铅管的感觉,故称为“铅管样强直”。患者合并有肢体震颤时,可在均匀阻力中出现断续停顿,如转动齿轮,故称“齿轮样强直”。
3、运动迟缓
运动迟缓指动作变慢,启动困难,主动运动丧失。患者的运动幅度会减少,尤其是重复运动时。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运动迟缓可表现在多个方面。写字可变慢变小,称为“小写症”。洗漱、穿衣和其他精细动作可变的笨拙、不灵活。行走的速度变慢,常曳行,手臂摆动幅度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步距变小。
4、姿势步态障碍
姿势反射消失往往在疾病的中晚期出现,患者不易维持身体的平衡,稍不平整的路面即有可能跌倒。PD患者行走时常常会越走越快,不易至步,称为慌张步态。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可出现冻结现象,表现为行走时突然出现短暂的不能迈步,双足似乎粘在地上,须停顿数秒钟后才能再继续前行或无法再次启动。
二、普拉提技术放松与伸展
普拉提技术是一种能够锻炼人体深层的小肌肉群,维持和改善外观正常活动姿势、达到身体平衡、创建躯干和肢体的活动范围和活动能力、强调对核心肌群的控制、加强人脑对肢体及骨骼肌肉组织的神经感应及支配,再配合正确的呼吸方法所进行的一项全身协调运动。
那么这篇文章主要分享的是,在帕金森患者的治疗中运用普拉提伸展与放松技术对躯体的疗效改善。普拉提技术的伸展与放松技术能够很好的治疗躯体的僵硬与肢体的震颤,同时能够改善运动时的迟缓与姿势步态的问题。
1、伸展
通过伸展的练习可以提高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活动范围,增加肌肉的柔韧度,平衡肌肉的紧张压力﹐拓展关节的有效活动范围。无论何种伸展方法,其共同点都是将目标肌肉拉伸到一定的长度,克服它的牵张反射,以最终放松肌肉纤维。对帕金森患者而言,保持肌肉的力量、弹性和柔韧度,对于躯体运动灵活性,运动时的姿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1)脊柱旋转伸展
脊柱旋转可以打开肩膀和胸廓,伸展胸椎和颈部,同时可以对僵硬的躯干起到牵伸松解的作用。首先来看一下这个动作的注意要点
①在脊椎旋转时,注意核心的引领;
②骨盆保持相对稳定;
③肩颈放松,脊椎保持中立,避免肋骨外凸。
让患者屈膝侧卧位,双手在身体前方手掌合拢;呼气时不动,吸气时,以脊柱旋转、核心的引领下向上打开上面的手臂;下面的手臂保持不动;呼气,加大脊椎旋转,手臂尽量向后打开;吸气停留在这个位置,在伸展的位置停留3到5个呼吸;吸气时,身体转动带动手臂回到原位。
动作要求舒展延长,肢体向远处无限延伸,动作流畅准确。
这个动作是动态静态结合伸展,每一个动作周期15~20秒,每次训练3—5次。
2)背部伸展动作
起始位让患者保持长坐位,继而让患者把双下肢屈髋屈膝,两腿分开,把手放到足背上,吸气,患者躯干颈部伸展延伸。呼气,让患者从骶尾部逐节屈曲脊椎,弯曲背部,头部低垂,将头埋在两膝盖之间。放松背部、颈部、肩膀,在此位置保持3—5个呼吸,可以回到起始位。
这个动作是静态伸展,每一个动作周期15~20秒,每次训练3—5次。
3)提腰伸展
让患者仰卧位双手握在一起;吸气,双臂伸过头顶,想象你就像在伸一个大懒腰一样,带动躯干尽力向后伸展,同时双腿伸直尽力向反方向伸展;可以设想两股力量把你拉向相反的方向。在此位置保持3—5个呼吸,呼气回到起始位置。
这个动作是静态伸展,每一个动作周期15~20秒,每次训练3—5次。
2、放松
通过放松技术可以对帕金森患者躯体僵硬的肌肉得到有效的舒展,让身、心得以放松。放松技术能改善身体的柔韧性,缓解僵硬,与此同时能改善身体姿势的控制,提高运动时的速度。
1)颈部放松
让患者采取端坐位坐位,保持脊柱的延伸感,保持颈椎的中立位,将头从一边慢慢转到另一边,幅度由小到大,来回重复3~5次为一组。在做这个运动时,我们可以想象,从我们的太阳穴到肩颈处有一根蚕丝,当我们在转动头部时,尽力拉长这根蚕丝,但是还不能拉断。
也可以让患者做颈部绕圈运动:保持颈椎的中立位,感受脊柱的延伸感,颈部放松,用鼻尖划小圈。转动3~5圈为一组。
做这个动作时可以让患者想象:想象鼻尖上有一根粉笔,用这根粉笔在前面的墙上画直线和画圆圈。
2)“望远镜”动作
让患者屈膝侧卧,两手臂在身体前面伸直;吸气时不动,呼气时以前锯肌核心带动下,让上面的手臂往前方滑出超过下面的手臂,身体顺着往前旋转;吸气时,身体往后旋转,以核心带动;带动上臂沿着下臂、锁骨滑回来,直到滑过身体往后打开;呼气时不动,吸气收腹,在核心带动随着身体旋转收拢上臂,回到起始位置。
动作要求的是全身放松,尽量慵懒的完成全过程,手臂拂过身体时一定要轻揉。注意在运动中,手臂放松,以核心带动肩臂,尽可能使动作流畅和协调。
3)“休息式”
这个姿势来源于瑜伽中的一个放松体式,在普拉提中它也被称为“婴儿式”。顾名思义,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全身非常的放松,放松心境、放空心绪。
在训练时让患者采取跪姿,脚背落地,重心向后落在脚跟,吸气时躯干保持中立位,颈部延伸,呼气时,从腰骶部逐节屈曲脊椎,弯曲背部,双臂放松放在身体前侧,头部低垂以前额着地,背部及腰椎区域完全放松。如果患者有肩痛就放在身体两侧,肘关节和肩膀不要紧绷、尽可能让整个身体放松,保持深长的呼吸。可以保持2—3个呼吸,可以回到起始位。
刘彦彬:医院康复科神经康复治疗组,主管治疗师,山东省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运动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老年学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新Bobath技术认证,主编教材1部,主要擅长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治疗,针对帕金森、格林巴利、卒中后、脑外伤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