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一练临床生理学细胞的基本功能考

历年试题

每日一练11、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A、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和

B、钠平衡电位

C、钾平衡电位

D、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差

E、静息电位绝对值与局部电位之和

12、在对枪乌贼巨大轴突进行实验时,改变标本浸浴液中的哪一项因素不会对静息电位大小产生影响

A、Na+浓度

B、K+浓度

C、温度

D、pH

E、缺氧

13、实验中刺激神经纤维,其动作电位传导的特点是

A、呈衰减性传导

B、呈双向传导

C、连续的多个动作电位可融合

D、电位幅度越大,传导越慢

E、刺激越强,传导越快

14、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肌肉收缩的强度

B、腺细胞分泌的多少

C、刺激频率的高低

D、刺激强度的大小

E、动作电位的幅度

15、关于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哪项是错误的

A、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

B、横管膜传导动作电位

C、终末池中Ca2+逆浓度差转运

D、Ca2+进入肌质与肌钙蛋白结合

E、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为三联管

16、触发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离子是

A、Cl-

B、K+

C、Mg2+

D、Na+

E、Ca2+

17、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神经肽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5-羟色胺

E、肾上腺素

18、Na+通过离子通道的跨膜转运过程属于

A、入胞作用

B、易化扩散

C、出胞作用

D、单纯扩散

E、主动转运

19、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素是肌质中何种离子浓度升高

A、K+

B、Na+

C、Ca2+

D、Mg2+

E、Mn2+

20、在神经-骨骼肌接头中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ATP酶

B、胆碱酯酶

C、腺苷酸环化酶

D、磷酸二酯酶

E、单胺氧化酶

答案解析:

11、

A

动作电位是神经纤维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外来刺激时产生的连续的膜电位变化过程,可分为上升相和下降相。动作电位处于上升相最高点时的膜电位接近于钠的平衡电位;静息电位为静息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因此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和。

12、

A

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和钠离子的跨膜扩散造成的,因为膜对K离子的通透性相对较大,故膜电位接近EK。凡是可以影响细胞膜对K离子的通透性的因素(温度、pH、缺氧、K+浓度),都可影响静息电位。此题选A。

13、

B

①动作电位是以局部电流形式进行传导的,由于受刺激部位膜上电位差为内正外负,而未兴奋处仍为安静时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因此局部电流是双向流动的,即动作电位呈双向传导。②根据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的原理,动作电位在细胞膜的某处产生后,其传导不衰减,无论传导距离多远,其幅度和形状均不改变。动作电位一经产生,其幅度就达最大,与传导距离无关。刺激强度只要超过阈值,就可产生动作电位,也与传导距离无关。③多个动作电位不能总和,只有局部电位才可以总和。

14、

D

①刺激要能使可兴奋细胞发生兴奋,就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刺激量包括三个参数,即刺激的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②肌肉收缩的强度、腺细胞分泌的多少均为动作电位引起的结果。动作电位的幅度只能反映Na+内流的强度,不能反应组织兴奋性的高低。

15、

C

兴奋-收缩耦联至少包括三个主要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肌浆网对Ca2+释放和在聚积。在连接肌浆网或终池中,Ca2+高出胞质中数千到上万倍,是一个顺浓度梯度的过程。

16、

E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机制是当神经的兴奋以动作电位形式传到末梢时,引起轴突末梢去极化,Ca2+进入突触前膜内,使得突触前膜内的乙酰胆碱(ACh)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终板膜受体结合使得终板膜离子通道开放,形成终板电位,当终板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可爆发一次动作电位,并通过兴奋收缩耦联而引起肌纤维的收缩。可见,Ca2+进入细胞膜内触发了神经末梢递质(ACh)的释放。

17、

C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机制当兴奋以动作电位形式传到神经末梢时,轴突末梢去极化,Ca2+进入突触前膜内,使得突触前膜内的乙酰胆碱(ACh)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终板膜受体结合,导致终板膜离子通道开放,形成终板电位。当终板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可爆发一次动作电位并通过兴奋收缩耦联而引起肌纤维的收缩。可见,乙酰胆碱是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化学传递物质。

18、

B

在体内一些非脂溶性的、亲水性强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及各种离子,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运,必须依靠细胞膜上一些特殊蛋白质的辅助才能完成,这种转运方式称为易化扩散。其中包括载体为中介和通道为中介的转运,Na+通过离子通道的跨膜转运属于易化扩散中通道为中介的转运。

19、

C

突触后膜(终板膜)兴奋时,肌膜上的动作电位可沿T管膜传播至肌细胞内部,激活T管膜和肌膜上的L型钙通道;使肌浆网释放大量钙离子进入细胞浆,引发肌丝滑行,肌肉收缩。

20、

B

胆碱酯酶(ChE或CHE)可以分为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和假性胆碱酯酶(pseudocholinesterase),前类亦称真性胆碱酯酶,主要存在于胆碱神经末梢突触间隙。乙酰胆碱酯酶可以在神经末梢、效应器接头或突触间隙等部位终止乙酰胆碱作用。

百通医学VIP题库开通了

+核心考点试题

+历年笔试真题

千锤百炼,夯实基础

完全免费,只为通关

参与方式

1、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zwc.com/xjcs/8513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