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章节练习
1、阿尔兹海默病的病理改变描述错误的是
A、在脑神经细胞内发现大量的Tau蛋白沉积
B、进行性神经元损伤
C、神经原纤维缠结
D、胆碱能神经递质减少
E、全身血管变细
2、下述阿尔茨海默病中,不是其典型病理改变的一项是
A、神经炎性斑
B、神经原纤维缠结
C、神经元缺失
D、神经元胶质增生
E、神经细胞颗粒物沉积
3、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特点,下述有误的一项是
A、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痴呆类型
B、多见老年女性
C、发生间歇性认知功能障碍
D、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
E、具有家族性的特点
4、阿尔兹海默病的主要表现是
A、记忆/认知能力下降
B、视神经损害
C、听神经损害
D、脑神经损害
E、记忆丧失
5、以下关于阿尔兹海默病的临床表现描述错误的是
A、记忆/认知能力下降是主要表现
B、早期,近记忆减退是首发症状
C、早期,近、远记忆继续减退,出现虚构
D、中期,近、远记忆继续减退,出现虚构
E、晚期,智能严重衰退,呈现完全性缄默,四肢僵直及锥体束征,二便失禁
6、阿尔兹海默病的主要表现是
A、记忆/认知能力下降
B、视神经损害
C、听神经损害
D、脑神经损害
E、记忆丧失
7、以下不属于神经变性病分类的是
A、姿势和运动异常综合征,如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
B、进行性痴呆综合征,如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
C、进行性痴呆伴其他神经性异常,如Huntington舞蹈病,皮质基底节变性
D、精神失常,如:精神分裂症
E、进行性共济失调综合征,如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8、神经变性病不包括以下哪个疾病
A、帕金森病
B、阿尔茨海默病
C、Huntington舞蹈病
D、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E、冠心病
9、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现相应的症状及体征完全恢复的时间应在
A、24小时内
B、28小时内
C、36小时内
D、48小时内
E、72小时内
10、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可有
A、吞咽困难
B、运动性失语
C、阵发性眩晕
D、复视
E、交叉性瘫痪
11、颅内压增高患者昏迷,治疗呼吸道梗阻最有效的措施是
A、通过鼻腔口腔导管吸痰
B、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
C、环甲膜穿刺
D、气管切开
E、用开口器侧卧位引流
12、临床上不易引起昏迷的病变是
A、脑桥出血
B、小脑出血,继发脑干受压
C、右侧大脑半球胶质母细胞引起海马沟回疝
D、左侧大脑半球梗死
E、巴比妥中毒引起的两侧大脑半球代谢性抑制
13、贝尔麻痹是指
A、三叉神经痛
B、面神经炎
C、多发性神经病
D、吉兰巴雷综合征
E、运动轴索性神经病
14、面神经炎所导致的面瘫属于
A、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B、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C、单瘫
D、偏瘫
E、截瘫
15、面神经炎最常见于哪一种病毒感染
A、鼻病毒
B、呼吸道合胞病毒
C、单纯疱疹病毒
D、流感病毒
E、腺病毒
16、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不正确的是
A、额纹消失
B、Bell(贝尔)现象
C、耳后或下颌角后疼痛
D、舌前1/3味觉障碍
E、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疼痛疱疹
17、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区别是
A、年龄大小
B、有否高血压
C、脑脊液改变
D、有无头痛
E、有无偏瘫
18、大脑中动脉皮质支闭塞后引起的对侧偏瘫有什么特点
A、不伴有颅神经瘫痪
B、偏瘫以下肢为重
C、为均等性轻偏瘫
D、偏瘫以上肢较重
E、上下肢均为0级瘫
19、哪条血管闭塞可引起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A、大脑前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大脑后动脉
D、椎动脉或小脑下后动脉
E、后交通动脉
20、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血管是
A、小脑的齿状核动脉
B、基底动脉的旁正中动脉
C、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
D、脉络膜前动脉
E、前交通动脉
21、关于急性脑血管病的病因,下列何者是不正确的
A、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B、脑栓塞最常见的病因是风心病合并房颤的心源性栓子脱落
C、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病因是动脉炎
D、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病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
E、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22、有关急性脑血管病的病变部位,下列何者是不正确的
A、脑血栓形成最易发生在大脑中动脉
B、脑栓塞以大脑中动脉阻塞最常见
C、脑出血的血管最多在豆纹动脉
D、脑桥出血多由基底动脉的旁正中动脉破裂所致
E、蛛网膜下腔出血以颅内动脉瘤最常见
23、一侧内囊出血出现伸舌偏右提示
A、左侧皮质脊髓束损害
B、右侧皮质脊髓束损害
C、左侧皮质延髓束损害
D、右侧皮质延髓束损害
E、左侧丘脑损害
24、脑梗死临床表现中,不应有的症状或体征
A、意识不清
B、肢体瘫痪
C、头痛
D、抽搐
E、脑膜刺激征
25、脑栓塞常能导致脑梗死,脑栓塞最常见于以下哪个动脉
A、大脑前动脉
B、大脑后动脉
C、大脑中动脉
D、视网膜中央动脉
E、椎-基底动脉
26、脑栓塞的临床表现中,下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起病多急骤
B、年龄多较轻
C、多有脑膜刺激征
D、常见局限性抽搐、偏瘫、失语
E、多有风湿性心脏病
27、心源性脑栓塞时,栓塞多发生在
A、大脑前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椎动脉
D、大脑后动脉
E、基底动脉
28、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列哪种情况不适于溶栓治疗
A、发病6小时以内
B、CT证实无出血灶
C、病人无出血体质
D、出凝血时间正常
E、头部CT出现低密度灶
29、脑血栓形成患者出现运动性失语是病变损害了
A、优势半球额中回后部
B、优势半球中央前回下部
C、优势半球角回
D、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
E、颞上回后部
30、脑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病因是
A、高血压
B、脑动脉粥样硬化
C、各种脑动脉炎
D、血压偏低
E、红细胞增多症
31、帕金森病一般不出现
A、美多芭治疗有效
B、单侧起病,逐渐波及对侧
C、震颤和动作迟缓
D、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
E、姿势反射消失
32、关于帕金森病的三个主要体征,哪项是正确的
A、震颤,肌张力增高,慌张步态
B、震颤,面具脸,肌张力增高
C、运动减少,搓丸样动作,肌张力增高
D、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
E、震颤,面具脸,运动减少
33、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尚未明朗,但部分学者提出了周围学说,其认为病因是
A、压迫所致
B、异常放电
C、异位冲动
D、神经传导形成短路
E、形成伪突触
34、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以下列哪项为主要特征
A、痛性抽搐
B、痛性扳机点
C、持续钝痛
D、贝尔征
E、突发突止短暂剧痛
35、关于三叉神经痛病因的周围学说,其认为病变是位于
A、半月神经节到脑桥间
B、三叉神经局部髓鞘
C、相邻轴索纤维突触
D、神经轴索内的线粒体
E、Ranvier结附近
36、属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表现的是
A、面部疼痛剧烈而持久
B、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C、面部痛觉减退
D、神经系统检查可有异常
E、有触发点
37、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应首选
A、苯妥英钠
B、卡马西平
C、氯硝西泮
D、纯酒精注射
E、神经切断术
38、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鉴别要点是
A、触发点的存在
B、有无面部痛觉减退和角膜反射减退
C、伴有牙齿疾患
D、合并有角膜炎
E、疼痛范围小
39、以下哪个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最常见的类型
A、远端原发性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B、自主神经病
C、慢性进行性感觉运动自主神经病
D、急性或亚急性近端型运动神经病
E、脑神经单神经病
40、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有关的发病原因描述错误的是
A、为糖尿病导致的周围神经损害
B、组织蛋白糖基化、肌醇代谢、山梨醇果糖代谢障碍
C、血管病变导致周围神经缺血缺氧和血管活性因子减少
D、免疫功能异常
E、遗传是最主要的原因
41、以下不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是
A、控制糖尿病
B、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疼痛症状可口服苯妥英钠
C、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疼痛症状可口服卡马西平
D、促神经代谢和神经营养治疗
E、叶酸治疗
42、偏头痛的防治,哪项不正确
A、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B、不要过饥、过饱
C、不饮酒和摄进高脂肪食物
D、避免摄进已知激发发作的食物
E、发作后可用血管扩张药
43、普通型和典型偏头痛二者的区别之一,在于后者一定有
A、搏动性头痛
B、恶心、呕吐
C、畏光、畏声
D、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E、10~40分钟征兆症状
44、血管性痴呆CT/MRI可显示的病变为
A、非对称性血流低下
B、局限性血流低下
C、脑梗死
D、斑片状损害
E、脑萎缩
45、属于脑血管病病人智能损害晚期的主要表现是
A、病理性赘述
B、记忆错误
C、近事遗忘
D、逆行性遗忘
E、记忆障碍
46、血管性痴呆的定义下述有误的是
A、可突然起病,呈波动进程
B、皮质下小血管病变亦可导致血管性痴呆
C、不包括心脏因素引起的临床痴呆
D、患者常有自觉症状
E、CT可显示梗死灶
47、根据痴呆患者的临床表现,Hachinski评分量表达到多少分即提示血管性痴呆
A、≥3
B、≥5
C、≥7
D、≥10
E、≥12
48、针对血管性痴呆,治疗的核心原则是
A、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
B、降低颅内压
C、舒张脑血管
D、控制血压
E、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49、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之一为四肢远端
A、感觉障碍比运动障碍明显
B、感觉和运动障碍均十分严重
C、仅有感觉障碍
D、疼痛明显
E、感觉障碍比运动障碍轻
50、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因可能是
A、病毒感染周围神经
B、病毒感染脊髓
C、脊髓的自身免疫性炎症
D、周围神经自身免疫性炎症
E、细菌感染周围神经
1、
E
该病是目前最大的神经精神疾病,由于在脑神经细胞内发现大量的Tau蛋白沉积,而属于Tau蛋白病系列。在发病过程中β淀粉样多肽是淀粉样前体蛋白的降解产物之一,其脑内的沉积导致了进行性神经元损伤、神经原纤维缠结、老年斑数量增加,出现胆碱能神经递质减少。典型病理改变包括神经原纤维缠结、老年斑块、类淀粉血管病、颗粒空泡变性、神经细胞脱失。
2、
E
阿尔茨海默病的典型病理改变为神经炎性斑、神经原纤维缠结、神经元缺失和胶质增生。E属于干扰项。
3、
C
阿尔茨海默病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是进行性的,而非间歇性的。
4、
A
阿尔兹海默病的临床表现
隐袭起病的、持续进行的智能衰退。记忆/认知能力下降是主要表现。
早期1~3年,近记忆减退是首发症状。不能精确地临摹立体图。语言基本正常,但可出现命名障碍。人格和社会活动保持正常。能胜任简单熟悉的工作。
中期2~10年,近、远记忆继续减退,出现虚构。视空间功能障碍,出现迷路、穿衣困难和摔东西。认知方面出现计算和推理障碍,有失认和失用。出现失语。情感淡漠。工作能力下降。查体发现锥体系和锥体外体征。EEG出现慢节律,CT检查正常或脑萎缩。
晚期8~10年,智能严重衰退,呈现完全性缄默,四肢僵直及锥体束征,二便失禁。对任何事都失去兴趣,出现震颤麻痹、消瘦和/或惊厥发作。最后死于继发感染。
可以伴随精神异常,出现行为改变、视幻觉、错觉、淡漠、抑郁、易激惹、欣快。认知障碍呈进行加重,但行为/精神症状可以在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
5、
C
阿尔兹海默病的临床表现
隐袭起病的、持续进行的智能衰退。记忆/认知能力下降是主要表现。
早期1~3年,近记忆减退是首发症状。不能精确地临摹立体图。语言基本正常,但可出现命名障碍。人格和社会活动保持正常。能胜任简单熟悉的工作。
中期2~10年,近、远记忆继续减退,出现虚构。视空间功能障碍,出现迷路、穿衣困难和摔东西。认知方面出现计算和推理障碍,有失认和失用。出现失语。情感淡漠。工作能力下降。查体发现锥体系和锥体外体征。EEG出现慢节律,CT检查正常或脑萎缩。
晚期8~10年,智能严重衰退,呈现完全性缄默,四肢僵直及锥体束征,二便失禁。对任何事都失去兴趣,出现震颤麻痹、消瘦和/或惊厥发作。最后死于继发感染。
可以伴随精神异常,出现行为改变、视幻觉、错觉、淡漠、抑郁、易激惹、欣快。认知障碍呈进行加重,但行为/精神症状可以在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
6、
A
阿尔兹海默病的临床表现
隐袭起病的、持续进行的智能衰退。记忆/认知能力下降是主要表现。
早期1~3年,近记忆减退是首发症状。不能精确地临摹立体图。语言基本正常,但可出现命名障碍。人格和社会活动保持正常。能胜任简单熟悉的工作。
中期2~10年,近、远记忆继续减退,出现虚构。视空间功能障碍,出现迷路、穿衣困难和摔东西。认知方面出现计算和推理障碍,有失认和失用。出现失语。情感淡漠。工作能力下降。查体发现锥体系和锥体外体征。EEG出现慢节律,CT检查正常或脑萎缩。
晚期8~10年,智能严重衰退,呈现完全性缄默,四肢僵直及锥体束征,二便失禁。对任何事都失去兴趣,出现震颤麻痹、消瘦和/或惊厥发作。最后死于继发感染。
可以伴随精神异常,出现行为改变、视幻觉、错觉、淡漠、抑郁、易激惹、欣快。认知障碍呈进行加重,但行为/精神症状可以在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
7、
D
此类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分为以下几组:
1、姿势和运动异常综合征,如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
2、进行性痴呆综合征,如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
3、进行性痴呆伴其他神经性异常,如Huntington舞蹈病,皮质基底节变性
4、进行性共济失调综合征,如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5、缓慢进展的肌无力和肌萎缩综合征,如运动神经元病
6、感觉和运动障碍,如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CMT)
7、进行性失明或眼外肌麻痹,如遗传性视神经病
8、以神经感觉性耳聋为特点的综合征,如遗传性听力丧失伴神经系统萎缩
8、
E
此类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分为以下几组:
1、姿势和运动异常综合征,如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
2、进行性痴呆综合征,如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
3、进行性痴呆伴其他神经性异常,如Huntington舞蹈病,皮质基底节变性
4、进行性共济失调综合征,如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5、缓慢进展的肌无力和肌萎缩综合征,如运动神经元病
6、感觉和运动障碍,如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CMT)
7、进行性失明或眼外肌麻痹,如遗传性视神经病
8、以神经感觉性耳聋为特点的综合征,如遗传性听力丧失伴神经系统萎缩
9、
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概念:是指由于某种因素造成的脑动脉一过性或短暂性供血障碍,导致相应供血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症状持续时间为数分钟到数小时,24小时内完全恢复,可反复发作,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故选A。
10、
B
颈内动脉系统TIA最常见症状是对侧发作性的肢体单瘫、面瘫或偏瘫,其他症状还有单肢或偏身麻木,同侧单眼一过性黑蒙或失明,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优势半球受累还可出现失语。
11、
D
气管切开,先使患者不被窒息死亡。
12、
D
意识清醒的维持主要依靠脑干网状上行激动系统,A、B、C选项的病变均累及脑干,易引起昏迷,药物中毒导致全脑广泛的抑制,也可引起昏迷,而一侧大脑半球病变如果没有脑疝或严重水肿,就不会引起意识障碍。
13、
B
贝尔麻痹亦称为面神经炎,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14、
B
面神经所属虽然是脑神经范畴,但不能误以为脑神经就属于中枢性瘫痪或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实际上它属于周围性瘫痪,即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1)中枢性瘫痪:病变在上运动神经元(包括中央前回、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正常时,高位中枢的下行纤维对下运动神经元有控制作用,上运动神经受损时,解除了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控制,使下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增高,因而出现反射亢进、肌张力过高、病理反射阳性。
(2)周围性瘫痪:病灶在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前角细胞及其周围神经、脑神经核及其神经纤维)。因神经反射遭到破坏,故瘫痪肌肉张力过低,深反射减弱或缺失,无病理反射,肌萎缩较明显。
15、
C
根据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教材的描述,导致面神经炎的病毒以单纯疱疹病毒为常见。
16、
D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作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或贝尔(Bell)麻痹,病初可有麻痹侧耳后或下颌角后疼痛,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不能皱额和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转向上外方,露出白色巩膜,称Bell现象。检查发现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气或吹口哨时漏气,舌前2/3味觉障碍。外耳道或鼓膜会出现疼痛疱疹。
17、
E
脑出血是只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自发性出血,占有全部脑卒中的20%~30%,多数发生与半球,少数在脑干和小脑,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脑出血的最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并有动脉硬化。少数是脑内小动脉畸形或动脉瘤、脑肿瘤、动脉炎、血液病、抗凝或凝血栓等引起。好发年龄为50~65岁,多有高血压史,CT表现可见块状高密度影周围可有水肿;脑血管造影可见血管受压移位小血管,可见出血破坏或受压不显影。既然是脑实质的出血,一般会引起神经系统实质性的损伤,因此多有偏瘫。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或脑浅表部位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而言,不含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脑底动脉瘤,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和动脉硬化。少见的病因有脑基底异常血管网膜病,动脉炎、肿瘤破坏血管、血液病等。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40~60岁之间。脑脊液检查、CT以及脑血管造影等可以明确诊断。一般的临床症状是头疼,脑膜刺激征,因为出血一般是脑表面的浅表出血而流入蛛网膜下腔,一般不会出现偏瘫。
18、
D
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以面部及上肢为重,优势半球病变可有失语、失读和失用等。不同的皮层支闭塞其临床表现各异,如:
(一)顶后动脉闭塞,表现为失用及皮层感觉障碍、定向障碍或同向性偏盲,此因缘上回及顶上小叶受累所致;
(二)角回动脉闭塞,可表现为失读、失认、命名性失语及古茨曼综合征(Gersmannsyndrome),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体象障碍及感觉忽略征;
(三)颞后动脉闭塞,常出现感觉性失语(颞上回后部)、健忘性失语(颞中下回后部),也可出现同向性偏盲。
19、
D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是因一侧椎动脉或其主要分支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引起延髓背外部缺血梗塞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
20、
C
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血管是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因为该动脉是供应深部脑组织的穿通支,是经常承受高压的部位,而且有特殊的解剖特点,即与主干呈直角,所以承受灌冲压力大,可形成微动脉瘤,易破裂造成出血,其他动脉出血均较少。
21、
C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导致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故答案选择C。
22、
D
正确答案是D。脑桥出血多由基底动脉脑桥支破裂所致,出血灶位于脑桥基底与被盖部之间。而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其次为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颅内肿瘤、血液病、各种感染引起的动脉炎、肿瘤破坏血管、颅底异常血管网症(moyamoya病)。
23、
C
“三偏”是内囊受损的典型表现。即“偏瘫、偏盲、偏深感觉障碍”。左侧内囊损伤嘴角向右歪,舌头向右歪。
24、
E
脑膜刺激征见于各种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压力增高等。
25、
C
脑栓塞能发生于脑的任何部位,由于左侧颈总动脉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故发病部分以左侧大脑动脉的供血区较多,其上干是最常见的发病部分。
26、
C
脑膜刺激征的检查:
脑膜刺激征此征见于各种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压力增高等。常见的脑膜刺激征有:
1.颈项强直嘱病人仰卧,以手托扶病人枕部作被动屈颈动作,以测试颈肌抵抗力。颈项强直表现为被动屈颈时抵抗力增强,此为伸肌在患病时最易受刺激所致。除见于上述颅内疾患外,当患有颈椎病、颈椎关节炎、颈椎结核、骨折、脱位、肌肉损伤等也可以出现颈项强直。
2.Kernigssign嘱病人仰卧,先将一侧髋关节屈成直角,再用手指抬高小腿,正常人可将膝关节伸达°以上。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并伴有疼痛与屈肌痉挛。
3.BrudzinskiSsign嘱病人仰卧,下肢自然伸直,医生一手托病人枕部,一手置于病人胸前,然后使头部前屈;阳性表现为两侧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
自主神经与躯体神经一样也分中枢与周围两部分,也有传入与传出神经纤维。周围自主神经可分为交感与副交感两个系统,通过神经介质与特定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内脏、血管与腺体等活动,故又称内脏神经。大部分内脏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的双重支配,它们之间的作用虽是相互拮抗的,但在大脑皮质的调节下,可协调整个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近年来临床上对自主神经功能与机体疾患的关系及其昼夜节律变化与急性事件发作间的联系较过去更加重视。
27、
B
心源性栓子通常进入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绝大多数栓子进入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进入大脑前动脉的栓子只占7%左右。
28、
E
本题选E。急性脑梗死,CT检查6小时以内多正常,24~48小时后梗死区出现低密度灶。CT出现低密度灶提示患者起病已超过6小时,故不宜溶栓治疗。
治疗:超早期溶栓治疗目的是溶解血栓、迅速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溶栓应在有效的治疗时间窗内进行才有可能挽救缺血半暗带。一般认为,发病3小时内绝大多数患者采用溶栓治疗有效;发病3~6小时,大部分溶栓治疗可能有效。
29、
D
①Broca区受损,引起运动失语症;②额中回后部受损,造成失写症;③颞上回后部受损,为感觉失语症;④角回受损,造成失读症;⑤Wemicke区受损,导致流畅失语症。
大脑皮层损伤可引起的语言活动功能障碍;人类大脑皮层存在语言中枢,并在左侧皮层占优势。皮层一定区域的损伤、可以引起下列各种语言活动功能障碍。
1.运动失语症:若中央前回底部之前的布洛卡三角区受损,病人可以看懂文字与听懂别人的谈话,但自己不会说话,不能用语词来口头表达自己的思想;然而,其发音有关的肌肉并不麻痹。
2.失写症:因损伤额中回后部接近中央前回的手部代表区所致,病人可以听懂别人说话,看懂文字,自己也会说话,但不会书写;然而,其手部的其他运动并不受到影响。
3.感觉失语症:由于颗上回的损伤所致,病人可以讲话及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的谈话,并非听不到别人的发音,而是不懂谈话的含义。
4.失读症:如果角回受损,则病人看不懂文字的含义,但他的视觉和其他语言功能(包括书写、说话和听懂别人谈话等)均健全。
30、
B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导致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
31、
D
帕金森病临床表现
1.运动症状
运动过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姿势步态异常。
2.非运动症状
认知/精神异常、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感觉障碍。
32、
A
帕金森氏病起病缓慢,是逐渐发展的,也就是说并不是一下子就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是一种缓慢的、进展性的发展过程。病人最突出的就是如下三大症状:
①运动障碍。可以概括为:运动不能:进行随意运动启动困难。运动减少:自发、自动运动减少,运动幅度减少。运动徐缓:随意运动执行缓慢。患者运动迟缓,随意动作减少,尤其是开始活动时表现动作困难吃力、缓慢。做重复动作时,幅度和速度均逐渐减弱。有的患者书写时,字越写越小,称为“小写症”。有些会出现语言困难,声音变小,音域变窄。吞咽困难,进食饮水时可出现呛咳。有的患者起身时全身不动,持续数秒至数十分钟,叫做“冻结发作”。
②震颤。表现为缓慢节律性震颤,往往是从一侧手指开始,波及整个上肢、下肢、下颌、口唇和头部。典型的震颤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就是指病人在静止的状况下,出现不自主的颤抖。主要累及上肢,两手像搓丸子那样颤动着,有时下肢也有震颤。个别患者可累及下颌、唇、舌和颈部等。每秒钟4~6次震颤,幅度不定,精神紧张时会加剧。不少患者还伴有5~8次/秒的体位性震颤。部分患者没有震颤,尤其是发病年龄在70岁以上者。
③强直。就是肌肉僵直,致使四肢、颈部、面部的肌肉发硬,肢体活动时有费力、沉重和无力感,可出现面部表情僵硬和眨眼动作减少,造成“面具脸”,身体向前弯曲,走路、转颈和转身动作特别缓慢、困难。行走时上肢协同摆动动作消失,步幅缩短,结合屈曲体态,可使患者以碎步、前冲动作行走,我们把它称为“慌张步态”。
33、
A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有周围学说和中枢学说,周围学说认为是多因素引起的压迫所致,而中枢学说认为是异常放电所致。
34、
E
三叉神经痛最大特点就是神经分布区内突发突止短暂剧痛,可以长期固定于某一区域。
35、
A
周围学说认为病变位于是在半月神经节到脑桥间的部分,半月神经节也称为三叉神经半月节,为最大的脑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覆盖着硬脑膜,包括在硬脑膜两层所形成的三叉神经腔内。
36、
E
患者口角、鼻翼等敏感部位,稍加触动即可诱发疼痛,称为“扳机点”。
37、
B
卡马西平,又名痛惊宁,商品名:得理多。最初只用于治疗癫痫,目前被公认为治疗三叉神经痛最为有效的首选药物之一。
38、
B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本病是指由于三叉神经本身或邻近组织病变所引起的疼痛症状。但除了疼痛以外,还有神经系统体征。它可继发于桥小脑角,三叉神经根或半月神经节部位的肿瘤、血管畸形、动脉瘤、蛛网膜炎及多发性硬化等疾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不表现有神经系统体征,且用各种检查并无明显和发病有关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者。
39、
A
远端原发性感觉性周围神经病是最常见的类型。
40、
E
该病为糖尿病导致的周围神经损害。发病原因包括:1.代谢紊乱学说,组织蛋白糖基化、肌醇代谢、山梨醇果糖代谢障碍;2.微循环障碍学说,微血管病变导致周围神经缺血缺氧和血管活性因子减少;3.免疫功能异常,导致周围神经的髓鞘损害。
41、
E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
1.病因治疗,控制糖尿病;2.对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疼痛症状可口服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等;3.促神经代谢和神经营养治疗,维生素B1、B6、B12、ATP、烟酸。
42、
E
血管扩张剂可以扩张血管、使血流量增加,导致颅内的压力有所升高,所以引发头痛。所以,不能使用。
43、
E
(普遍型偏头痛)最为常见。发作性中度到重度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或畏光。体力活动使头痛加剧。发作开始时仅为轻到中度的钝痛或不适感,几分钟到几小时后达到严重的搏动性痛或跳痛。
典型偏头痛先兆期视觉症状最常见,如畏光,眼前闪光、火花,或复杂视幻觉,继而出现视野缺损、暗点、偏盲或短暂失明。少数病人可出现偏身麻木、轻度偏瘫或言语障碍。先兆大多持续10~40分钟。
所以本题选E。
44、
C
血管性痴呆常因出血性、缺血性或心脏低血流灌注所致,但CT和MRI并不能显示血流减少,但常可表现为缺血梗死灶或出血灶。
45、
A
智能损害(痴呆)早期表现为记忆障碍,近记忆障碍为主;晚期远记忆障碍;病理性赘述;流利性失语。
46、
C
实际上是包括心脏因素的,其概念明确包括了缺血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或心脏循环因素导致的低血流灌注所致的各种临床痴呆。
47、
C
Hachinski评分量必须达到7分即提示为血管性痴呆,而阿尔茨海默病则通常≤4分。5分~6分提示为混合型痴呆。
48、
E
目前治疗血管性痴呆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仅能尽量控制认知症状和对症治疗,所以治疗上应积极控制心脑血管原发疾病。
49、
E
格林巴利综合症临床一般以感染性疾病后1~3周,突然出现剧烈以神经根疼痛(以腰肩、颈、和下肢为多),急性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软瘫,主观感觉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症。其具体表现为:
(1)感觉障碍:一般较轻,多从四肢末端的麻木、针刺感开始。也可有袜套样感觉减退、过敏或消失,以及自发性疼痛,压痛以前壁肌角和腓肠肌明显。偶而可见节段性或传导束性感觉障碍。
(2)运动障碍:四肢和躯干肌瘫是本病的最主要症状。一般从下肢开始,逐渐波及躯干肌、双上肢和颅神经,可从一侧到另一侧。通常在1~2周内病情发展至高峰。瘫痪一般近端较远端重,肌张力低下。如呼吸、吞咽和发音受累时,可引起自主呼吸麻痹、吞咽和发音困难而危及生命。
50、
D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自身免疫性炎症,主要病变是周围神经广泛的炎症性节段性脱髓鞘。
您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