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日学习计划,你练习了吗

13、最常见的阿米巴病的肠外并发症()。

A.心包炎

B.腹膜炎

C.肺脓肿

D.肝脓肿

E.脑脓肿

14、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A.先天性脑底动脉瘤

B.颅脑外伤

C.血液病

D.血管畸形

E.动脉粥样硬化

15、帕金森病的主要生化改变是()。

A.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增加

B.乙酰胆碱含量减少

C.多巴脱羧酶含量减少

D.多巴胺含量减少

E.多巴胺含量增多

自己做完后再校对答案和解析,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第13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2:肠阿米巴病的普通型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1.临床表现

起病多缓慢,全身中毒症状轻,常无发热,腹痛轻微,腹泻,每日便次多在10次左右,量中等,带血和粘液,血与坏死组织混合均

匀呈果酱样,具有腐败腥臭味,含痢疾阿米巴滋养体与大量红细胞成堆,为其特征之一。病变部位低可有里急后重感。腹部压痛以右侧

为主。以上症状可自行缓解。亦可因治疗不彻底而复发。

2.并发症

并发症分肠内、肠外两大类:肠内并发症是当肠粘膜溃疡深达肌层或侵及血管,引起不同程度肠出血及肠穿孔,急性穿孔可发生弥

漫性腹膜炎或腹腔脓肿。慢性穿孔较急性穿孔多见。亦可引起阑尾炎。肠外并发症以肝脓肿最为多见,脓肿穿破可延及附近组织器官。

经血路可直接累及脑、肺、睾丸、前列腺、卵巢等。

第14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12:蛛网膜下腔出血;

1.病因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病因是先天性动脉瘤(50%~80%),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和高血压动脉硬化,各种感染引起

的动脉炎、血液病等。

2.临床表现

发病突然,可有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等诱因。最常见的症状是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半数病人

可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少数病人可出现精神症状。神经系统检查多有脑膜刺激征阳性,而无明显的肢体瘫痪;眼底检查25%可见玻璃

体膜下出血,这是SAH的有力证据;10%~20%可见视盘水肿。如一侧动眼神经麻痹,常提示该侧后交通动脉瘤破裂所致。如出现一侧肢

体瘫痪、感觉障碍、失语等,则提示继发脑血管痉挛。早期脑血管痉挛发生于起病后不久,常在数小时内缓解;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多发

生于病后5~15天。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可无明显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而表现为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

3.诊断要点

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而无明显神经系统局灶定位征患者,应高度怀疑本病。脑脊液呈均匀一致血性,压

力增高,基本上可诊断。眼底检查发现玻璃体膜下出血对诊断很有帮助。有条件时做脑CT进一步明确诊断。

4.防治措施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制止继续出血,防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去除出血的原因和防止复发。

SAH必须绝对卧床休息4~6周,避免一切可能引起血压或颅压增高的原因,如用力排便、咳嗽、喷嚏、情绪激动、劳累等。保持大

小便通畅。病房应安静、舒适,光线柔和。应用足量的止痛、安定和镇静剂,并减少探视,保证病人安静休息。有脑水肿者可给予脱水

剂,有抽搐发作者应及时给予抗癇药物,血压高者应予以降血压。

为了防止动脉瘤周围的血块溶解引起再度出血,用较大剂量的抗纤维蛋白溶解剂以抑制纤维蛋白溶酶原的形成,常用的药物有:

(1)6-氨基己酸(EACA)4~6g溶于ml生理盐水或5%~10%葡萄糖中静滴,15~30min内滴完,以后持续静滴1g/h,维持12~

24h,以后每日静滴24g,持续7~10天,逐渐减量至8g/日,共用2~3周左右。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2)氨甲苯酸(抗血纤溶芳酸,PAMBA)0.2~0.4g缓慢静注,每日2次。

(3)氨甲环酸每次~mg加入5%~10%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1~2次。

为防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可早期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20~40mg,每日3次,连用3周以上。

腰椎穿刺放脑脊液对某些头痛剧烈者有效,慎重选择适应证后每次可缓慢放液10~20ml,每周2次。

外科手术治疗:对动脉瘤患者,在身体情况允许下应争取早期手术治疗。可选用瘤颈夹闭术、孤立术、瘤壁加固术、瘤内填塞或凝

固术等。对脑血管畸形应力争手术全切除。

第15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1:帕金森病及其生化改变;

1.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和形成路易小体为特征。

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表现。

2.生化改变

脑内存在多条多巴胺能神经递质通路,其中最重要的是黑质-纹状体通路。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从血流摄入左旋酪氨酸,在细胞

内酪氨酸羟化酶(TH)作用下转化为左旋多巴(L-Dopa),再经过多巴脱羧酶(DDC)作用转化为多巴胺(DA)。DA通过黑质-纹状体束

作用于壳核和尾状核突触后神经元。释放的DA最后被神经元内单胺氧化酶(MAO)和胶质细胞内的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分

解成高香草酸(HVA)而代谢。

DA和乙酰胆碱(ACh)作为纹状体中两种重要神经递质系统,功能上相互拮抗,两者维持平衡对基底节环路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

用。PD患者由于黑质DA能神经元变性丢失,TH和DDC减少,使纹状体内DA含量显著降低,DA与ACh之间的平衡被打破,造成ACh系统功能

相对亢进,因此产生肌张力增高、动作减少等运动症状。

基底节中其他递质或神经肽,如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P物质(SP)、脑啡肽(ENK)、生长抑素(SS)在PD亦

有改变,但临床意义尚不清楚。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哪个最好
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zwc.com/xjcs/8479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