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新生儿系指孕龄满37周至不足42周,出生体重≥g的新生儿,新生儿系指胎儿出生后断脐到满28天的一段时间。医院新生儿科徐烈媛主任将为我们讲述正常新生儿生理特点。
一、体温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基础代谢较低,皮下脂肪少,因此,其体温可受外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波动。
二、皮肤黏膜
新生儿出生时体表覆盖一层白色乳酪状胎脂,它具有保护皮肤、减少散热的作用。新生儿皮肤薄嫩,易受损伤而发生感染。新生儿LI腔黏膜血管丰富,两面颊部有较厚的脂肪层称颊脂体,可帮助吸吮;硬腭中线两旁有黄白色小点称上皮珠,齿龈上有白色韧性小颗粒称牙龈粟粒点。上皮珠和牙龈粟粒点是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蓄积形成,出生后数周自然消失,切勿挑破以防感染。
三、呼吸
新生儿出生后约10秒钟发生呼吸运动;因新生儿肋间肌较弱,故主要以腹式呼吸为主;新生儿代谢快,需氧量多,呼吸浅而快,每分钟40~60次,2天后降至每分钟20~40次;可有呼吸节律不齐。
四、循环系统
新生儿出生最初几天,可在其心前区听到心脏杂音,与动脉导管未完全关闭有关;新生儿耗氧量大.故心率较快,睡眠时平均心率为次/分,醒时可增至~次/分,且易受啼哭、吸乳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范围为90~次/分。新生儿血流多集中分布于躯干及内脏,因此,可触及肝脾,四肢容易发冷、发绀;新生儿红、白细胞计数较高,以后逐渐下降至婴儿正常值。
五、消化系统
新生儿胃容量较小,肠道容量相对较大,胃肠蠕动较快以适应流质食物的消化;新生儿吞咽功能完善,食管无蠕动,胃贲门括约肌不发达,哺乳后易发生溢乳;消化道可分泌除胰淀粉酶外的其他消化酶,因此,新生儿消化蛋白质的能力较好,消化淀粉的能力相对较差。
六、泌尿系统
新生儿肾单位数量与成人相似,滤过能力、浓缩功能及调节功能较低,容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肾盂和输尿管较宽,弯曲度大,容易受压或扭转而发生尿潴留或泌尿道感染。
七、神经系统
新生儿大脑皮层及椎体束未发育成熟,故新生儿动作慢而不协调,肌张力稍高,哭闹时可有肌强直;大脑皮层兴奋性低,睡眠时间长;眼肌活动不协调,对明暗有感觉,具有凝视和追视能力,有角膜反射及视、听反射;味觉、触觉、温觉较灵敏,痛觉、嗅觉、听觉较迟钝;有吸吮、吞咽、觅食、握持、拥抱等先天性反射活动。
八、免疫系统
新生儿在胎儿期从母体获得IgG,故出生后6个月内具有抗传染病的免疫力,如麻疹、风疹、白喉等;新生儿缺乏免疫球蛋白AIgA、,易患消化道、呼吸道感染;新生儿主动免疫发育不完善,巨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能力差,免疫反应迟钝;新生儿自身产生的免疫球蛋白MIgM、不足,缺少补体及备解素,对革兰阴性菌及真菌的杀灭能力差,易引起败血症。
九、乳腺肿大及假月经
由于受胎盘分泌的雌孕激素影响,新生儿出生后3~4天可出现乳腺肿胀,2~3周后自行消失。女婴出生后l周内,阴道可有白带及少量血性分泌物,持续1~2天后自然消失。
十、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巩膜发黄,持续4~lO天后自然消退,称生理性黄疸。原因是由于新生儿出生后体内红细胞破坏增加,产生大量间接胆红素,而肝脏内葡萄糖醛酰转换酶活性不足,不能使问接胆红素全部结合成直接胆红素,排出体外,导致高胆红素血症。
十一、生理性体重减轻
新生儿由于出生后2~4天摄入少,经皮肤及肺部排出的水分相对较多,可出现体重下降,属生理现象。下降范围一般不超过10%.4天后回升,7~10天恢复到出生时水平。
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