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涨健识帕金森病的症状和健康指导

帕金森病

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减少、肌强直和体位不稳为临床特征,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和路易小体形成。

临床表现

常为60岁以后发病,男性稍多,起病缓慢,进行性发展。首发症状多为震颤(60%~70%),其次为步行障碍(12%)、肌强直(10%)和运动迟缓(10%)。

1、静止性震颤多从一侧上肢开始,呈现有规律的拇指对掌和手指屈曲的不自主震颤,类似“搓丸”样动作。具有静止时明显震颤,动作时减轻,入睡后消失等特征,故称“静止性震颤”;随病程进展,震颤可逐步涉及下颌、唇、面和四肢。少数病人无震颤,尤其发病年龄在70岁以上者。

2、肌强直多从一侧的上肢或下肢近端开始,逐渐蔓延至远端、对侧和全身的肌肉。肌强直与椎体束受损时的肌张力增高不同,后者被动运动关节时,阻力在开始时比较明显,随后迅速减弱,呈所谓“折刀”现象,故称“折刀样肌强直”,多伴有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本病病人的肌强直表现为屈肌和伸肌肌张力均增高,被动运动关节时始终保持阻力增高,类似弯曲软铅管的感觉,故称“铅管样肌强直”。多数病人因伴有震颤,检查时可感到均匀的阻力中出现断续停顿,如同转动齿轮感,称为“齿轮样肌强直”。

3、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减慢,如行走时起动和终止均有困难。面肌强直使面部表情呆板,双眼凝视和瞬目动作减少,笑容出现和消失减慢,造成“面具脸”。手指精细动作很难完成,系鞋带、裤带等很难进行;书写时字越写越小的倾向,称为“写字过小征”。

4、姿势步态异常早期走路拖步,迈步时身体前倾,行走时步距缩,颈肌、躯干肌强直而使病人站立时呈特殊屈曲体姿,行走时上肢协同摆动的联合动作减少或消失;晚期由坐位、卧位起立困难。迈步后碎步、往前冲,越走越快,不能立刻停步,称为“慌张步态”。

健康指导

1、饮食原则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脂、适量优质蛋白的易消化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时补充水分,保持大便通畅。高蛋白饮食会降低左旋多巴类药物的疗效,不宜过多食用;槟榔为拟胆碱能食物,可降低抗胆碱能药物疗效,避免食用。进食或饮水时保持坐位或半卧位。

2、安全护理避免登高和操作高速运转的机器,不要单独使用煤气、热水器及锐利器械,防止受伤等意外;避免进食带骨刺的食物和使用易碎的器皿;外出需有人陪伴。

3、自我修饰指导:进行如鼓腮、伸舌、撅嘴、龇牙、吹吸等面肌功能训练,可以改善面部表情和吞咽困难,协助发音;进食后及时清洁口腔,随身携带纸巾擦尽口角溢出的分泌物,尽量维护自我形象。

4、康复训练坚持适当的运动和体育锻炼,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坚持主动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保持关节活动的最大范围;加强日常生活动作训练,进食、洗漱、穿脱衣服等尽量自理。卧床者按摩肢体,预防关节僵硬和肢体挛缩。

(资料由神经内科提供)









































涓尰瀵圭櫧鐧滈
涓尰鐧界櫆椋庣殑娌荤枟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zwc.com/xjcs/841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