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例恶性高热患者抢救成败因素比较

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919/4477514.html

恶性高热(MalignantHyperthermia)是一种临床罕见,但病情险恶的综合病征。它是一种家族性遗传性应激综合征,与骨骼肌钙代谢遗传缺陷有关,常为麻醉药物(如琥珀胆碱、氟烷等)诱发。

发病后体温骤升、进展迅猛、数小时内出现内环境的严重紊乱和多脏衰,病死率高达60~80%。虽然MH的发病率较低(全麻的儿童占1/,全麻的成人占1/),但是,由于MH的发生难以预见、早期临床表现非特异性和病死率极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医院麻醉科在年4月16日与5月7日发生两起MH,病程典型,诊断确凿,两患者一死一生,比较两次抢救过程之得失,受益匪浅。

临床资料

一般情况两例患者均为肝脏占位病人,ASAⅠ级,心肺肝肾功能正常,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未见感染征象。病员Ⅰ(4月16日)抢救无效死亡;病员Ⅱ(5月7日)存活。

麻醉方法术前药常规肌注鲁米那、阿托品。麻醉方法是硬膜外复合吸入全麻:胸椎8~9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静脉快速诱导插管,吸入麻醉复合硬膜外维持麻醉。因病员Ⅱ先天性严重脊柱侧弯,所以硬膜外穿刺较难,但顺利完成。另外,气管插管时发觉病员Ⅱ下颌较紧,喉镜下仅能暴露会厌,但也顺利完成。

发病过程两患者麻醉插管后60min~90min,呼气末CO2升高超过45mmHg。约30min~60min后,体温(肛表)升高超过38°C,呼气末CO2升高至60~80mmHg,过度通气效果不佳,此时心率逐渐增快至~次/分,血压未见明显变化。此后,尽管采取对症处理,但呼气末CO2和体温在30min~60min内仍然骤升,病员Ⅰ的呼气末CO2和体温升高的程度和速度均高于和快于病员Ⅱ(提示病员Ⅰ的病情更加凶险、迅猛)。

病员Ⅰ表现出心率陡增并超过次/分,血压明显下降,对升压药不敏感,无尿,对速尿不敏感,血气提示呼酸并代酸,高血钾,全身肌肉抽搐强直,面色潮红大汗,在心率达次/分后70min室速、心脏停搏,复苏无效死亡;

病员Ⅱ表现心率增快至次/分,ST段改变,律不齐,血压一过性升高后逐渐下降,多巴胺能维持血压正常,早期利尿效果明显,血气提示呼酸,高血钾,面色潮红大汗,全身肌肉强直、角弓反张,当降温有效后,肌肉强直逐渐减弱。

针对恶性高热采取的抢救措施上,因为有病员Ⅰ的前车之鉴,所以病员Ⅱ的诊断和抢救更加及时有效,主要体现在:

①及早、彻底地消除诱因:病员Ⅱ较病员Ⅰ停用麻醉药早30min,并且换用呼吸机纯氧过度通气,而病员Ⅰ停药后仍使用原麻醉机及管道系统。

②及早、彻底地全身降温:病员Ⅱ较病员Ⅰ降温措施早15min,并且降温更彻底有效,包括:冰袋冰帽重点降温,50%酒精反复擦浴,静脉和胃管注冰盐水降温,以及促进通风等措施。

③早期保护肾功能:速尿、冰甘露醇的及早应用。

④病员Ⅰ针对室性心动过速曾使用利多卡因mg,病员Ⅱ未用。

⑤病员Ⅱ针对高血糖和高血钾使用了胰岛素,效果良好。

监测及实验室检查麻醉及手术期间常规监测有创动脉血压、脉搏波、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CO2、心电图、气道压、麻醉气体监测、尿量等。当怀疑恶性高热时,监测中心静脉压、血气分析及实验室血清学检查。病员Ⅰ术中的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PK)为U/L(正常值U/L),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PK-MB)为87U/L(正常值25U/L),肌红蛋白为μg/L(正常值92μg/L),肌钙蛋白I为5.35μg/L(正常值0.5μg/L)。

病人转归

病员Ⅰ经积极抢救体温仍然未降,血压明显下降,对肾上腺素不敏感,室速、气管吸出粉红色泡沫痰,全身肌肉僵直,最终心搏骤停,复苏无效死亡。病员Ⅱ经积极抢救后体温经45min降至正常,呼气末CO2恢复正常,肌肉恢复松软,循环平稳,无需升压药,血气电解质恢复正常,自主呼吸有力,意识清醒,脱离呼吸机,数日后体检无异常体征,病人康复。

讨论

如此罕见疾病在我院接连发生两起,病情又如此凶险,对我院的震动很大。第二例病人的成功抢救实属不易,凝聚这全科医护人员的血汗,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充分认识和汲取了第一例病人的经验教训。

希望我们对此凶险疾患的一些粗浅认识能为同行共享,以备不测。临床上,MH主要表现为突发的高碳酸血症、高钾血症、不明原因的快速心律失常、严重缺氧和酸中毒、体温急剧升高(每5min升高1°C~2°C),可高达46°C。骨骼肌强直,多数病人死于顽固性心律失常和循环衰竭。即使早期抢救成功,病人也往往死于严重的凝血紊乱和肾衰。在发病的48h内,MH可能复发。

我们的两例病人临床表现典型,诊断确凿,依据如下:

①均男性,一例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且插管时下颌较紧;

②首先表现出呼气末CO2异常急剧增高,峰值均mmHg,且过度通气不能降低,钠石灰发烫;

③不明原因的心动过速;

④体温骤升,30~60min内升高4°C~6°C;

⑤全身肌肉抽搐强直、角弓反张、面色潮红、大汗;

⑥严重的酸中毒;

⑦高钾血症;

⑧血清学检查: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P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PK-MB)、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均明显升高;

⑨病员Ⅰ体温升高后即无尿,病员Ⅱ尿色加深并有絮状沉淀;

⑩病员Ⅰ死于顽固性心律失常和心衰。

恶性高热的鉴别诊断:

①甲亢危象:病人均无甲亢病史及症状体征,术前T3、T4正常,可排除甲亢危象;

②严重脑缺氧:病人术前、术中无明显的缺氧症状及引起缺氧的因素,术后病人意识完全恢复清醒,也可排除脑缺氧;

③嗜铬细胞瘤危象:手术前后血压无明显异常波动,在高热期间亦无明显升高,不考虑此危象;

④神经安定恶性综合症(NMS):此综合症是由氟哌啶醇、吩噻嗪类等神经安定药激发的类似MH的综合症。

我们的体会是M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不困难,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处理!特别要注重最早期的敏感指标-呼气末CO2异常急剧增高,此时是控制病情的最佳契机,一但体温升高启动,则30min-60min内迅速恶化,表现为高热、抽搐、顽固性心律失常和低血压、严重酸中毒、高血钾等,抢救十分棘手。

因此,要抓住体温异常升高前的宝贵时机,立即诊断,果断中止手术,积极抢救,措施如下:

①立即停用麻醉药,快速转换呼吸机,纯氧过度通气,一方面排除体内残留麻醉药,另一方面排除过高的CO2;

②尽快结束手术操作,迅速揭开病人身上所有敷料,及早、彻底地全身降温(冰袋冰帽重点降温、50%酒精全身反复擦浴、静脉和胃内注入冰盐水,加速通风对流散热,使用冬眠合剂等),当中心温度降至38℃时应停止降温;

③加强循环、血气和血清酶学监测;

④早期预防肾衰:速尿和甘露醇合用效果佳,维持尿量2ml/kg·h;

⑤纠正酸中毒和高血钾:可静注碳酸氢钠2~4mmol/kg,过度通气,必要时也可输注1:2~3的胰岛素和葡萄糖混合液(禁用钙剂,因Ca2+可加重MH危象)。

⑥纠正心律失常:对室性心律失常可静注普鲁卡因胺0.5~1mg/kg.min(禁用利多卡因,因其可加重MH发作,医院曾经有过使用利多卡因控制MH心律失常有效的报道[2];禁用钙通道阻滞剂,它可加重高血钾和心肌抑制作用,尤其不能与特效药丹曲洛林合用);

⑦特异性治疗:最有效的治疗是尽早使用丹曲洛林(dantrolene),但目前我国尚无此药。此药直接作用于肌肉,抑制钙从肌浆网中释出,从而使肌肉松弛。临床从2mg/kg开始,从大静脉快速推注,必要时可反复使用,剂量高限是10mg/kg。如缺乏丹曲洛林可用普鲁卡因胺15mg/kg缓慢静滴。

⑧注意容量平衡,防止急性心衰和凝血紊乱。另外,还要预防复发。

MH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它是具有家族遗传性、麻醉药物诱发所致肌细胞钙内稳态失衡,此缺陷可能由于骨骼肌罗纳丹受体(ryanodinereceptor)基因点突变所致。在麻醉药诱发后细胞内Ca2+通过缺陷的通道大量释放,肌肉挛缩,产热急剧增加,加速糖原酵解为乳酸,产生大量CO2,因而病人产生MH的各临床症状。

如何能尽量避免MH的发生是麻醉医生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zwc.com/xjzz/8488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