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厥是儿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尤以婴幼儿期多见,是由于神经冲动泛化引起脑细胞异常放电,表现为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小儿惊厥的发病率很高,5%~6%的小儿曾有过一次或多次惊厥。惊厥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危及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和健康。
惊厥是个恐怖的症状,
每个妈妈面对自己孩子惊厥的时候,
都非常非常恐惧、心疼和无助。
不仅担心孩子现下的状态,
更是担心以后会复发或发展成为癫痫而寻求过度检查和治疗。
最近,我院儿科接诊了不少发生惊厥的孩子,
然而,却很少家长在孩子发生惊厥后,
能够正确认识和护理。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
惊厥的分类、临床表现和发生惊厥后的治疗,
妈妈心动了吗?掌声响起来!
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哦!!!
▼
惊厥的分类
1.按年龄阶段分
(1)新生儿期 产伤、窒息、颅内出血、败血症、脑膜炎、破伤风和胆红素脑病多见。有时也应考虑到脑发育缺陷、代谢异常、巨细胞包涵体病及弓形体病等。
(2)婴幼儿期 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颅内感染、手足搐搦症、婴儿痉挛症多见。有时也应注意到脑发育缺陷、脑损伤后遗症、药物中毒、低血糖症等。
(3)年长儿 中毒性脑病、颅内感染、癫痫、中毒多见。有时须注意颅内占位性病变和高血压脑病等。
(4)引起惊厥的几种常见疾病 高热惊厥,颅内感染,中毒性脑病,婴儿痉挛症,低血糖症,低镁血症,中毒,低钙血症等。
2.按病变累及的部位分
小儿惊厥的病因从按感染的有无的角度来分,可分为感染性(热性惊厥)及非感染性(无热惊厥)。按病变累及的部位分为颅内与颅外两类。
(1)感染性惊厥(热性惊厥)①颅内疾病病毒感染如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细菌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脓肿、静脉窦血栓形成。霉菌感染如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等。寄生虫感染如脑囊虫病、脑型疟疾、脑型血吸虫病等。②颅外疾病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重症肺炎、中毒性痢疾、败血症等为原发病)、破伤风等。
(2)非感染性惊厥(无热惊厥)①颅内疾病颅脑损伤如产伤、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等。脑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脑积水、脑血管畸形、头大(小)畸形、脑性瘫痪及神经皮肤综合征。颅内占位性疾病如脑肿瘤、脑囊肿。癫痫综合征如大发作、婴儿痉挛症。脑退行性病变如脱髓鞘性脑病、脑黄斑变性。②颅外疾病代谢性疾病如低血钙、低血糖、低血镁,低血钠、高血钠、维生素B1或B6缺乏症等。遗传代谢性病如糖原累积病、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肝豆状核变性等。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脑病、尿毒症、心律紊乱、严重贫血、食物或药物及农药中毒等。
惊厥的临床表现
惊厥
发作前少数可有先兆:极度烦躁或不时“惊跳”,精神紧张;神情惊恐,四肢肌张力突然增加;呼吸突然急促、暂停或不规律;体温骤升,面色剧变;瞳孔大小不等;边缘不齐。典型表现为突然起病、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或四肢肌肉呈阵挛或强直性抽搐,严重者可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不整、青紫或大小便失禁。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或更长。继而转入嗜睡或昏迷状态。在发作时或发作后不久检查,可见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病理反射阳性等体征,发作停止后不久意识恢复。
惊厥的治疗
1.急救措施
(1)一般处理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必要时做气管切开。
②防止意外损伤。③防止缺氧性脑损伤。
(2)控制惊厥
①针刺法针人中、合谷、十宣、内关、涌泉等穴。2~3分钟不能止惊者可用下列药物。
针刺法
②止惊药物安定常为首选药物。但应注意本药对呼吸、心跳有抑制作用。水合氯醛 配成10%溶液,保留灌肠。苯巴比妥钠肌内注射。氯丙嗪 肌内注射。异戊巴比妥钠(阿米妥钠)用10%葡萄糖稀释成1%溶液静注,惊止即停注。
2.一般处理
使患儿侧卧,解开衣领,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和呕吐物,以防吸入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在上、下磨牙间安放牙垫,防止舌咬伤。严重者给氧,高热者物理降温或给解热药物。
物理降温
3.控制感染
感染性惊厥应选用抗生素。
4.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惊厥持续状态的处理:
(1)立即止惊同一般惊厥处理。
(2)控制高热可用物理降温(头部冰帽或冷敷)和药物降温或人工冬眠配合降温。
(3)加强护理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肤色、瞳孔大小和尿量。
(4)降低颅内压抽搐持续2个小时以上,易有脑水肿,应采用脱水疗法以降低颅内压。
(5)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无严重体液丧失者按基础代谢补充液体,保持轻度脱水和低钠状态,以利控制脑水肿。
密切观察
供稿:温贵玲
微编:张杨
审稿:刘香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