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幼健康课堂孩子发烧怎么办

仙桃市妇幼保健院和仙桃人民广播电台

联合制作播出的

《妇幼健康课堂》

节目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四9:00、周五16:00

发热是新生儿的常见症状,一般认为新生儿正常核心温度为36.5~37.5℃,通常将新生儿核心温度高于37.5℃定义为发热。那么,遇到孩子发烧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本期嘉宾

仙桃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主任主治医师

方建华

方建华,主治医师,年毕业于三峡大学医学院,现任新生儿科科主任,从事儿科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儿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一、新生儿发热原因环境因素:当新生儿周围环境温度过高,如室温过高、包裹过严过多、暖箱温度控制不当、光疗时温度过高均可导致新生儿的核心温度迅速升高。使用赐服式温控新生儿辐射台时,应注意放置好皮肤温度电极,避免因为电极松动或脱落时引起的医源性高体温。新生儿脱水热:多见于生后3~4天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体温突然升高至39~40℃,患儿烦躁不安、啼哭、面色潮红、呼吸增快,严重者口唇干燥、尿量减少或无尿。新生儿出生后经呼吸、皮肤蒸发以及排除大、小便等丢失相当量的水分,而生后3~4天内母乳量较少,如未及时补充液体可造成体内水分不足所致。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汗腺发育不完善,哺乳少,更易发生本病。上述情况待补充水分及降低环境温度后即可缓解。新生儿感染:感染是引起新生儿发热的常见原因,包括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原虫等引起的局部和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等。新生儿感染时除发热外,还表现全身状态较差、可找到感染病灶、末梢循环不良、外周皮肤血管收缩、肢端发凉、核心温度与外周温差增大等。其他:新生儿体温升高也可由新生儿代谢率升高引起,如骨骼肌强直和惊厥持续发作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由于代谢旺盛,可见体温升高,同时伴有心动过速、体重不增、多汗等。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的患儿,因汗腺缺乏,散热障碍,可引起发热。新生儿颅内出血、肿瘤等可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可引起中枢性发热。二、新生儿发热表现直肠温度最接近新生儿的核心温度,其结果能准确反映体温的实际变化,临床常采用直肠测量法进行体温测量,因为新生儿直肠较短,直肠壁较薄,如不小心可造成直肠穿孔,操作要谨慎轻柔。腋温测量简单易行,对新生儿干扰小,临床最常应用,但比肛温略低(低约0.5℃)。红外线耳温计测量骨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温度也可较好地反映新生儿的核心温度。三、新生儿发热要做什么检查?1.血常规及其分类、C反应蛋白、血培养和药敏、TORCH病原检查。2.必要时进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生后3天以上患儿进行尿培养。3.外观畸形患儿需要进行染色体检查。皮肤活检、下颌骨X线片除外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4.必要时做甲状腺功能除外甲亢。四、新生儿要与哪些疾病鉴别?首先应鉴别新生儿是否存在感染。非感染性发热,多见于如环境温度过高、外胚层发育不良、甲亢等情况,患儿一般在状态好,外周温度大于等于核心温度、皮肤红。感染性发热多有潜在疾病、反应差、末梢温度低于核心温度。皮肤发花、凉、苍白或苍灰。、1.外胚层发育不良:是一大类遗传病,表现为皮肤及其附属器等外胚层结构发育异常。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者小汗腺部分或完全却如,导致少汗或无汗。患者通常表现为危及生命的高热和畏热。患者面容表现为前额明显突出、脸颊凹陷、毛发稀疏、少牙或无牙,指甲通常较薄、有嵴状突起。该病诊断通常基于临床特征和基因诊断明确。该病治疗主要是维持体温稳定,避免剧烈哭吵和环境温度过高。2.恶心高热:恶心高热是一种暴露于某些药物(最常见琥珀酰胆碱和氟烷)后才有表现的罕见遗传性疾病。其他强效的吸入性麻醉药物(如七氟烷、地氟烷和异氟烷)也可导致恶性高热。恶性高热通常发生于全身麻醉后1小时内,但罕见情况下,可延迟至诱导麻醉后10小时。可通过基因诊断明确。五、发热要怎样处理?发热是下丘脑体温调定点升高导致的体温异常增加。首先应当明确发热的原因,如因环境因素引起发热,应去除原因,如降低室温,打开新生儿的包裹,调节暖箱、光疗箱温度,检查辐射保暖台皮肤温度电极是否松动等。如发热因脱水引起,应评估脱水、体重减低情况,尽快补充水分。如发热为感染引起,应做血培养,查明感染源,积极控制感染。新生儿发的处理应以物理降温为主,打开包被多可使体温降至正常,必要时可用凉水袋置新生儿枕部和腋窝。如体温过高可洗温水澡或温水擦浴,水温33~36℃为宜。擦浴部位为前额、枕部、四肢、腋下、腹股沟等。忌用酒精擦浴。慎用退热药,以防药物在新生儿期的毒副作用及体温骤降

手机下载“开吧APP”

收听节目、参加互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zwc.com/xjby/851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