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斜颈(spasmodictorticollis,ST)俗称“歪脖子”,是指中枢神经异常冲动导致颈部肌群阵发性不自主收缩,使头颈部向一侧痉挛性倾斜扭转,致使患者出现多动症状和姿势异常。痉挛性斜颈共有4种类型:旋转型、后仰型、前屈型及侧倾型,也可多种类型混合存在。此病病因学复杂,原发性因素目前认为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继发性因素如脑炎综合征、中风后肌张力障碍和其他可导致基底神经节损伤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发病后病情呈缓慢进展,少数患者可自愈。该病本身无致死性,但患者常伴随有焦虑抑郁等病,且病情严重者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加重社会负担。局部注射肉毒杆菌毒素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一般注射后一周起效,但绝大多数患者的疗效仅能维持3~6个月,注射后复发率高,需重复注射,而多次反复注射后,部分患者体内可产生抗体而出现再次注射无效的现象。对于经保守治疗至少6个月以上无效的痉挛性斜颈,则需考虑外科手术干预。
痉挛性斜颈的外科手术方法主要包括立体定向脑深部结构毁损术、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brainstimulation,DBS)、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部分颈肌切断术、Foerster-Dandy手术等。本次我科采用改良Foerster-Dandy手术治疗一例痉挛性斜颈的患者,通过副神经切断加颈1-3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方式解除患者病痛。
患者王先生是一个26岁的小伙子,于1年前间断出现头颈向左强直旋转,左侧不自主耸肩,后来愈发严重,不能自行纠正,头向左旋转几乎达90度,左侧肩关节持续性抬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因为听说我院成功手术治疗痉挛斜颈患者的报道,患者慕名来我院功能神经外科李少一主任门诊就诊,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及查体后,李少一主任耐心地讲解病情并告知王先生一家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解除病痛,王先生本人及家人都表达了希望进行手术治疗的强烈意愿。收入我科后,治疗组开立了肌电图、颅脊神经核磁等检查,并依据Tsui评分进行病情的评估。术前肌电图检查提示右侧副神经支配的胸锁乳突肌电位异常,双侧斜方肌、头夹肌、颈半棘肌、肩胛提肌电位异常,Tsui评分5分,神经核磁提示右侧副神经疑似有血管卡压。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后,我科采用了改良的Foerster-Dandy手术术式,即暴露后组颅神经及颈1-3神经丛后,应用电刺激器分别刺激各神经并记录相应控制肌肉兴奋性电位幅度改变,行选择性离断上位颈神经后根手术,保留脊神经前根和非责任神经。
此次术中电刺激结果提示刺激右侧副神经根多束分支及颈1神经后根部分分支后同侧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兴奋性明显增强,为导致疾病的责任神经。选择性切断后(右侧副神经80%离断,颈1神经后根50%离断)监测显示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兴奋性明显减弱。术后患者头颈部向左强直旋转的症状消失,且头颈向各个方向活动自如,双侧耸肩自如,Tsui评分为2分。本次手术应用改良Foerster-Dandy手术的术式,结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患者功能正常的脊神经,不仅到达了手术治疗的目的,也大大避免了传统手术可能导致的术后并发症,以最小的创伤和代价解除病人的病痛!
李少一,中国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任职:中国抗癫痫协会立体定向脑电图与脑定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辽宁省抗癫痫协会副会长等。
学习经历: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七年临床专业,年赴日本札幌医科大学研修,同年底转入日本浜松医科大学神经外科攻读博士学位,年回国后从事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工作。科研工作主要从事胶质瘤的基因治疗及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理及治疗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获得研究经费余万元。专业特长:1)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微创外科治疗。2)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微创治疗。3)缺血性及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显微手术治疗,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动脉瘤夹闭术等。4)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的颅内及脊髓良、恶性肿瘤的显微手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